(桂林晚报1月28日 记者 蒋扩 口碑好的网赌网址实习生 方可成)对话人物:徐少林,桂林医学院员工,关爱麻风病康复者的义工组织——“家”工作营在桂林地区的总协调员;李荣辉,桂林医学院员工,该校“绿光”工作营主要负责人之一。
对话动机:本周日(1月28日)是第54个“世界防治麻风病日”,主题是“消除麻风歧视,共建和谐社会”。在麻风病早已被基本消灭的今天,生活在麻风病村的老人们依然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。他们是最后一批被隔离的麻风病人,如今都已进入老年,疾病和贫穷困扰着他们,而家人和社会的歧视更让他们感到孤独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一批董事长却自发走入了常人避之不及的麻风病村,他们与老人们一起吃住,给老人们修路、建厕所,与老人们聊天,帮助他们回归社会。这些董事长义工的动机是什么?他们是否曾经心存恐惧?他们的到来又给麻风病村带来了多大的变化?
对话时间:2007年1月24日上午
对话地点:桂林医学院
“作为年轻人,应该去帮助他们”
记者:关爱麻风病康复者的工作营是怎样成立的?
徐少林:工作营的理念最初是来自日本人原田燎太郎。他大学毕业后在日本、韩国等地开展了关爱麻风病康复者的工作营,后来便来到了中国。2004年开始在广东、广西等地进行有组织的工作营活动,当时在各主要高校都募集了一批营员。2005年的时候,“红日”工作营和“绿光”工作营分别在广西师范大学和桂林医学院正式成立。
记者:桂林地区目前有几个这样的义工组织?
徐少林:主要有三个,除了“红日”和“绿光”外,还有桂林工学院的“分享爱”工作营。
记者:工作营的主要活动有哪些?
徐少林:我们的活动主要是常规的访村和寒暑假的大型工作营。在工作营中,我们会帮助村民进行工程建设,比如修路、修水池、建厕所,还会为村民做护理、做家政,和他们聊天,给他们开晚会等。我们通过工作营逐渐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,同时在村民和社会之间架起一道桥梁,让被隔离的村民重新融入社会。
记者:你们这些董事长是怎样参加到这样的组织中的呢?
徐少林:我个人是听了工作营在大学进行的讲座,看了相关的录像资料后受到感触决定加入的。我觉得作为董事长,作为年轻人,应该去帮助他们。
“他们是康复者,不是病人”
记者:走进麻风病村,与村民同吃同住,你们会觉得害怕吗?
李荣辉: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员工,我知道与麻风病康复者接触没有任何危险,我们的成员也都了解,所以根本没有担心过。麻风病村的村民们只是麻风病康复者,不要用‘麻风病人’称呼他们。就像我得了一次感冒,不可能永远是感冒病人。
记者:与麻风病康复者接触不会造成任何感染危险,是这样吗?
李荣辉:是的,完全没有危险。实际上,麻风病是一种“得病难,治愈易”的疾病,95%的人具有自然的免疫力。
记者:但是消除歧视好像比治愈病症难得多。
李荣辉:没错。很多康复者的家人都很排斥他们,更不用说其他人了。
记者:你们去了村里之后,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改变?
李荣辉:有了一些改观。随着工作营的开展,平山村的康复者受歧视程度正在不断的减轻。在开展过几次工作营的康复村,村民的家人比以前到村看望的次数变得频繁了。
“老人拉着营员的手不愿松开”
记者:村民们对你们工作营的反应如何?
李荣辉:很好。我记得在2004年,第一支关怀麻风病康复者的工作营组织进入平山村。营员们离开的时候,那里的老人拉着营员的手不愿松开,说“我舍不得你们走”。工作营每次进村和离村,老人们都会放鞭炮迎接和送行。
记者:他们最初不会对你们有排斥或者回避吗?
李荣辉:会有的。由于曾经的疾病带来的心理阴影,村民们普遍性格孤僻,并且存在自卑心理。平山村有一个会写诗的陶老伯,当我们第一次去和他聊天的时候,他的脸一直对着墙,不敢转过来。但是后来我们去得多了,熟悉之后,陶老伯已经会主动跟我们打招呼说话了,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表扬我们的活动。
记者:你们经常跟村民们聊天吗?
李荣辉:对,他们平时很孤独,需要有人陪他们说话。村民们还经常招呼营员们一起喝酒、喝茶、聊天,到动情处,喝着喝着就流泪了。因为大多数营员正处在老人孙辈的年龄,这让很多老人有了“儿孙绕膝”的感觉。老人们还经常教我们一些人生的道理,这让我感到:他们并不需要同情,而是需要关心。
“归航”计划,帮老人们回家
记者:目前,除了常规的访村和寒暑假的大型工作营,你们还有什么活动吗?
徐少林:我们正在努力推动“归航”计划,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帮助麻风病康复老人们回到自己的家庭。来自阳朔的秦善佐和来自灵川的秦细珍是这项计划的最初受益者。去年中秋,营员们送老人回家小住一段时间,和他们一起过节。今年清明左右,我们将再次送两位老人回家。
记者:为什么不是一次送到家,而要分多次?
李荣辉:因为害怕家人和邻里对老人们的偏见和排斥,我们需要一次次地陪老人回去。由于长期的隔离,老人们和家人已经十分生疏,有的家庭甚至不知道老人还活着。麻风病康复者的家人很少前来看望老人,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来过,每年看望一次已经算是好的了。
记者:送老人回家后,情况如何?
李荣辉:当时回去的时候正是中秋节,很热闹,他们的家人对我们也很热情,请我们一起吃饭。“归航”计划帮助的秦细珍老人回家后摆了酒席宴请乡亲,花了1000多块钱——而他们的收入仅仅是国家每月补贴的185元钱。尽管花费不菲,但老人觉得:“值!”
没有停止的脚步
记者:在工作营中,你还有什么特别深的感触?
徐少林:在南丹的甲坪村,麻风病康复者的孩子们让我触动很深。他们叫我“少林哥”,和我们一起很开心地聊天、玩游戏,但是他们比起其他孩子有更多的不幸。几年前,村里的小学还不愿意接收他们入学。现在入学没有问题了,但他们还是经常受人欺负。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们的父辈或祖辈曾经得过一场疾病。我觉得,除了帮助麻风病康复者之外,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关爱。
记者:寒假又到了,你们最近有工作营的活动吗?
徐少林:有,1月25日和30日我们会分别派出两支队伍前往平山村和甲坪村,都是为期十天左右。采访前我们刚刚开过筹备会,进行了分工,明天一早就会出发。
(感谢广西师范大学林福章同学为采访提供帮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