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桂林晚报1月30日 口碑好的网赌网址实习生 常少英)初到桂林,只知这里好风景,桂林就像一位秀巧纤丽的女子,跨越了千年依然眼瞳灵动。实习了一个星期后,体会又深刻了一步:再美的女子,也是要吃饭的。因此,天生受到青山秀水照拂的桂林人更是理直气壮地追求吃的享受,带我实习的晚报记者唐艳兰老师说桂林人是香香嘴,这话实在贴切极了。
桂林网站上常有推荐特色美食的帖子,楼主历数斜道小巷暗藏的种种美味,可见在吃上下的工夫。按了指点去找,一家家吃下来,感觉比大饭店吃得畅快的多,地道得多,更贴近我们这些热爱桂林、却只能匆匆一过的人所希望感受的桂林人的日常生活。
可惜,吃得多了发现,对于一个行色匆匆的旅客而言,这些特色小吃都实在太难找,简直像是抱定了主意只为桂林人服务。店家往往自豪地宣称,好吃是当然的了,整个桂林就这么一家,世界上也就这么一家!说的豪气干云,听的也淋漓痛快,但当我们追问是否可以防止别家跟风仿冒时,店家就只无奈或自信地说那个味道肯定是不一样的,吃一下就知道了。
吃一下就知道了——就是这句话,让许多最最常见的路边小吃成了被美食专家们传诵的人间美味。桂林人不崇拜舶来品,吃肯德基、麦当劳的人永远没有吃桂林米粉的人多;桂林人不盲从装潢价格,情调高雅的饭店和喧嚣吵闹的小吃店一样客似云来:桂林的小吃折射了桂林人随性自在、重视实际的性格,而这,也正是桂林小吃能够不重视包装宣传却可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吧?
但是一旦打出名气,宣传和保护品牌必然会提上日程。为什么这么多的特色小吃都不肯进行注册呢?我们调查发现,许多店家认为,一旦注册,自己所采用的独家配方就要在工商局备份,这就难以保密了,可见商标注册的有关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普及。
“一要好吃,二要卫生。做到这两点,自然有人回头来吃你的东西。慢慢客人就多了。”热情的店家这样传授秘诀。但我觉得,东西地道只是安身立命的第一步,这对日后的长期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。没有一个注册的商标,地方小吃很难进行宣传扩大影响,更难以得到法律保护并为外地游客熟知。
2004年,桂林曾掀起注册漓江等旅游品牌的热潮,可以想见,如果桂林拥有一批特色小吃等品牌,那将如何在人文领域熠熠生辉。
俗话说,好酒不怕巷子深,我想,给这些桂林小吃注个册,不光可以香飘巷口,还可以杏帘在望。